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心理防護
時間:2021-01-11 14:25來源:天津市睿津梁心理公司 作者:睿津梁心理 點擊:
次
醫護人員及相關工作者的心理調適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心理危機干預不僅僅針對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及家屬,也包括所有的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甚至社會組織、團體及機構
醫護人員及相關工作者的心理調適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心理危機干預不僅僅針對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及家屬,也包括所有的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甚至社會組織、團體及機構系統。 醫護工作者、醫療管理人員及心理干預者與普通人一樣,同樣面臨著被感染的危險;同時,由于與患者的近距離接觸,使醫護工作者有更大的風險罹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此外,他們可能還面臨著經驗不足、不被理解等壓力,經歷著與親人分離和擔憂親人等痛苦。因此,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有著更高的風險出現情緒方面的困擾和心理方面的危機。而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更好地幫助他人和應對疫情的前提:一個心理恐慌崩潰的醫務人員很難有效率地為患者服務,一個恐慌被感染又怕被問責的管理者很難組織起快速有效的疫情應對,一個處于情感危機中的心理咨詢人員很難去幫助另一個處于情感危機中的來訪者。因此,幫助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積極進行心理自助和疏導非常重要和必要,這是打贏這場戰爭的重要保證。 第一節 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心理特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突發性、不可預見性和緊迫性,致使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在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甚至強烈的沖擊,有些工作人員出現心理應激反應,造成個體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改變。主要表現如下: 一、心理功能變化 (一)認知方面 1.一般表現 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持續處于過度緊張和疲勞狀態時,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判斷和理解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猶豫不決、作出決定困難、思維總是沉浸于疫情之中而不能自拔等。 2.自我認識 面對疫情的持續發展,面對數量逐漸增加的患者和不斷出現的死亡案例,部分醫務人員容易出現挫敗感、無助感,并可能深深自責,認為自己無能,自信心降低。 (二)情緒方面 1.一般表現 面對突發疫情,出現擔心害怕是必然的反應。但持續高強度的救治工作,近距離的患者接觸,失去常態和平衡的生活,使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心理壓力更大,更容易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煩躁、委屈、壓抑等不良情緒;還會出現悲傷沮喪、心情沉重、情緒低落等抑郁情緒;有時會表現為過分敏感,因一點小事就急躁、發脾氣,甚至出現沖動行為等。 2.過分擔心害怕 可能出現過分的擔心害怕,缺乏安全感,擔心被感染,擔心家人被感染,擔心家人是否安全,害怕家人為自己擔驚受怕等。 3.其他表現 有時可出現過度亢奮,影響休息和睡眠。因為對疫情的消極認識,還會出現悲觀失望、甚至絕望。 (三)行為方面 1.一般表現 由于疫情的不斷變化和持續發展,工作強度和工作量不斷增加,導致許多醫護工作人員身心疲憊,因此可能會出現工作質量和效率下降,不愿說話,與人交往的主動性降低,食欲降低或暴飲暴食,容易抱怨。 2.其他表現 因過度緊張,部分醫護工作人員可能出現警覺性增高,并可有驚跳反應。還可出現過度防護,如反復洗手、一遍遍消毒等。 二、生理功能變化 (一)各種生理不適 1.疼痛 由于持續高負荷工作,出現肌肉緊張度增高,全身不同部位肌肉疼痛,尤以頸肩疼痛、腰痛明顯。 2.消化功能減退 無食欲,食量減少,還可出現惡心、嘔吐等。 3.疲勞 因勞累而致疲勞感明顯,少數人休息后也不能緩解。 (二)失眠 1.入睡困難 由于過度緊張,入睡慢,甚至數小時都難以入眠。 2.做噩夢和易驚醒 有時做噩夢,易驚醒,醒后遲遲不能入睡。 (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可出現有頭暈、頭痛、口干、出汗、心慌、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尿頻、尿急、月經紊亂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當上述情況持續存在,程度較嚴重,給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造成明顯痛苦,或顯著影響個體的工作生活時,應考慮到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的可能,需要尋求心理方面的專業服務。 第二節 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常見心理或精神問題 一、常見心理問題 1.擔心恐懼 無論是在門診還是在住院病房工作,都充滿了感染的風險,特別是門診患者較多,個別患者出現憤怒攻擊行為,容易讓醫護人員產生擔心和恐懼情緒。頭腦里會反復出現各種擔憂、回避的念頭,伴隨心慌、出汗、發抖等軀體癥狀,會出現畏懼的行為。 2.過勞枯竭 由于疫情暴發,醫護人員不夠充足,不能及時輪班休息,很多醫護人員不能正常休息,甚至為了節約使用隔離衣而不敢吃飯、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還由于休息嚴重不足,飲食條件較差,容易產生過勞枯竭。感到精疲力竭、情緒低落或情感淡漠、宣泄不滿情緒、產生無力和無助感等。 3.緊張焦慮 由于呼吸科、感染科醫生缺乏,很多內科甚至外科醫生也支援到一線抗擊疫情,由于不太熟悉隔離病房環境,也不熟悉某些儀器設備的使用,加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找到特效藥物和其他有效治療方法,在病房或門診遇到難治患者或者危重患者時,會產生緊張焦慮感,甚至手足無措。 4.委屈無助 由于疫情發展迅猛,發熱患者太多,病床不能滿足需求,只能安排居家隔離觀察,當門診醫護人員遇到癥狀比較嚴重而無法住院的患者,或者患者對醫院檢查、確診不及時而發泄不滿時,醫護人員容易產生委屈和無助的情緒。 5.挫敗自責 由于病毒感染患者身體基礎條件差,有的患者年老多病,當治療無效,患者病情迅速發展,導致死亡時;或者由于隔離操作不當而感染病毒,甚至傳染給同事時,會產生嚴重的自責心理。 6.激動亢奮 當外地援助醫護人員到達疫區接替輪崗醫護人員時,或首次進入發熱門診或隔離病房時,由于看到大量患者需要救治,容易產生應激,激動亢奮,難以休息,不能正常睡覺。 7.抑郁悲傷 當患者治療無效,病情不斷加重時;當看到患者去世、家屬悲痛時;當聽說親友感染而自己不能幫助時;當疫情發展迅猛,大量新的患者不斷涌現時,會產生無助和悲傷感,甚至抑郁情緒。 8.壓抑憤怒 由于在疫情暴發期,情況變化無常。壓抑的情緒不能釋放,就可能在某些情況下突然暴發,宣泄情緒。 第二節 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醫務人員可以相互支持、鼓勵,積極自助,學習自我關愛的知識,聽取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音頻、視頻,有效管理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升工作效能。 一、認知調整 由于疫情發展迅猛,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壓力和不斷出現的危重病例,容易使醫務人員產生悲觀情緒、無助感、自責感,致使自信心降低,其結果不僅給個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同時也降低了醫療救治的工作質量與效率。所以在特殊時期盡快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是醫務人員心理自助的重要內容。 醫學不是萬能的,接受不完美和失敗是醫務人員應該保持的客觀認知。疫情控制和患者的醫療救治很多時候不是由醫生個人能力決定的,還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醫護人員應該學會接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過度苛責自己,只要盡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應該坦然面對,保持心態平和。 二、放松訓練 (一)肌肉放松訓練 最常用的是漸進式的肌肉放松訓練,通過循序漸進地放松每組肌肉群,最后使全身達到放松狀態。 (二)呼吸調整 1.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 2.通過鼻子吸氣,讓你的胃部鼓起來(鼓肚子),這意味著你用全肺呼吸。盡量使上胸部活動最少,保持緩慢的吸氣。 3.緩慢、均勻地將廢氣從鼻子呼出。 4.重復幾次,保持一定的節律。一分鐘以8~12次呼吸為宜(一次呼氣和吸氣算作一次完整的呼吸)。初練時,可能無法熟練判斷節律,因此應該練習估計5~7秒鐘為一次呼吸的周期。 5.不能快速深呼吸。 三、情緒調節 不良情緒有害健康,應采用正確的途徑和方式調節情緒。 1.表達情緒 可以通過寫日記,將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擅長或者喜愛繪畫的朋友也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2.傾訴 可以向同事、家人、親友盡情表達內心的感受,獲取心理支持。 3.尋求專業幫助 當無法進行自身調節,或出現嚴重情況時,需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責任編輯:天津心理咨詢) |
轉載請標明出處:天津市睿津梁心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公司網址:www.unwzrz.tw 關鍵詞:天津心理咨詢、天津企業EAP心理服務 |
------分隔線----------------------------
- 上一篇:新冠疫情的特點和大眾防護方法
- 下一篇:沒有了
- 欄目列表
-
- 推薦內容
-
- 心理咨詢師遵守的保密原則
一、 心理咨詢 師有責任向來訪者說明 心理咨詢 工作者的保密原...
- 心理咨詢對什么樣的人效果最好
針對眾多來訪者的一些困惑,睿津梁心理咨詢公司的咨詢部李主...
- 心理咨詢內容與范圍
睿津梁心理咨詢公司幫助大家總結了目前心理咨詢的內容與范圍...
- 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咨詢師
當我在醫院看門診的時候,很多外地的來訪者或病人讓我給他們...
- 關于心理咨詢的一般問題的解答
關于心理咨詢的一般問題的解答 1.哪些人需要看心理咨詢? 就...
- 什么是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 是之 心理咨詢 師運用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通...
- 心理咨詢師遵守的保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