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心臟病”病根在心理
時間:2019-04-30 22:02來源:未知 作者:天津市睿津梁心理 點擊:
次
提起胸悶、氣喘,多數人認為這是心臟出了問題,選擇去醫院心內科就診。但有這么一些人,癥狀和心臟病一樣,但連續到五六家醫院就診也查不出心臟有什么病,更有甚者在多年服用
![]()
提起胸悶、氣喘,多數人認為這是心臟出了問題,選擇去醫院心內科就診。但有這么一些人,癥狀和心臟病一樣,但連續到五六家醫院就診也查不出心臟有什么病,更有甚者在多年服用心臟藥物后,癥狀仍得不到緩解。渤海早報記者日前從天津市胸科醫院了解到,到該院來看心臟病的市民中,至少有兩成以上不是真得了病,而是心理出了問題。
案例 治了八個月病情未見好
本市一位5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8個月前,忽然感到上不來氣、胸痛,而且疼痛一閃即過,痛點并不固定,她懷疑自己得了心臟病,接連到本市3家醫院檢查,經心電圖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但癥狀與心臟病相同,服用一些心臟病的藥后仍不見緩解。后又輾轉多家醫院,最后在心理醫生處找到了病因。 原來,8個月前的一天晚上11點,她下晚班回家,總覺得后面有人“跟蹤”,于是慌忙跑回了家,當時就感覺上氣不接下氣、心慌氣短,加上后來家里的寵物貓死了,她郁悶了很久,雙重作用之下,終于導致疾病發生。醫生診斷她的病不是心臟病,而是焦慮癥中的驚恐發作,對癥用藥1個月后果然“心臟病”的癥狀消失了。
解析“假心臟病”病根在心理
“這位女士并不是心臟本身出現了病變,而是因為心理因素導致出現情緒型心臟病。”天津睿津梁心理咨詢公司張老師表示,情緒型心臟病是一種“假心臟病”,是由于工作或生活壓力大造成心理問題,然后以心慌、心悸等類似心臟病的癥狀表現出來,往往多方檢查后沒有器質性病變,咨詢時只要解決了心理上的病根,癥狀就會迅速緩解或消失。 他介紹到,臨床調查顯示,在就診的心臟病患者中,有四分之一不是真的心臟器官病變,而是心理出現了問題。另外,在“真心臟病”患者中,也有不少人同時伴有心理問題。統計顯示,約有45%的冠心病患者同時患有焦慮障礙癥,30%的心肌梗死患者患有抑郁障礙癥。“如果本身就有心臟病,心理問題會加劇病情發展。在日常接診中,不少人是既有心血管病又有心理問題的‘雙心病’患者。”
學會“緩壓”是有效手段
張老師表示,從臨床看,“假心臟病” 和“雙心病”患者以女性居多,這可能與女性群體的情緒化思維方式有關。另外,曾接受過介入、搭橋、起搏器植入等手術的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盡管手術很成功,但經歷了急救、手術、病友死亡等刺激,容易出現憋氣的癥狀,這部分病人很容易成為“雙心病”主力軍。 那么如何判斷自己得的心臟病是真是假呢?張老師說,如果長時間心情壓抑、郁悶并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但經檢查并沒有陽性體征,即無法確診心臟類疾病時,應考慮心理因素。 在預防方面,注意調節情緒、定期釋放壓力是比較有效的手段。睿津梁心理咨詢部主任李老師提醒,心理問題雖然不一定會演變為冠心病、心衰等心臟疾病,但是長時間的心理壓力過大、情緒不穩定會成為心臟病的誘因?,F實中有許多因心臟疾病而英年早逝的公眾人物,究其最初的病因,大多都有心理壓力過大和長期過度疲勞的因素存在,因此學會“緩壓”至關重要。
本文摘自2013年8月7日渤海早報,略有刪改
(責任編輯:天津心理咨詢) |
轉載請標明出處:天津市睿津梁心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公司網址:www.unwzrz.tw 關鍵詞:天津心理咨詢、天津企業EAP心理服務 |
------分隔線----------------------------
- 上一篇:貝克漢姆造訪引踩踏:追星是什么心理?
- 下一篇:心理熱點:六種心理因素有意身心健康
- 欄目列表
-
- 推薦內容
-
- 10個問題審視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身心健康對老人都重要
去年,作為人代會最年輕的85后代表,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劉寧...
- 必不可少的業余愛好
現代生活既緊張又繁忙,我們在繁忙和緊張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 凡事寬以待人
天津心理咨詢 認為:付出,讓你更健康。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
- 兩成“心臟病”病根在心理
提起胸悶、氣喘,多數人認為這是心臟出了問題,選擇去醫院心...
- 那些簡單的小幸福你擁有過幾個?
1、爸媽疼你2、被人背過3、得過第一名4、笑到肚子痛5、有人為...
- 10個問題審視自己